我們倒著順序來說這次法國旅行的記事。





廊香是我們此行的目地,經過幾番波折,我們神乎其技的趕在修女的晚禱之前抵達山頂。再次來到這個小山,廊香教堂隱沒在步道尾端的樹梢之間,但那巨大如蟹螯又如木造船身的大屋頂,仍飄在純白色的牆頂。一個以世界遺產為端景的林間小路,再怎麼低調仍顯得惹眼。





光是遠遠看到屋頂就足以令建築人尖叫




再次來到廊香,第一個感覺卻是「好巨大」,這個巨大的感覺直到快要離開的時候,才終於習慣了一點。以前曾經想過,人到底有沒有必要為了景點到處旅行,畢竟網路上的照片早已囊括全世界。有點駑鈍又虛無主義的我,到很後來才體會到作為一個人類,帶著自己身體的感官(比如疲憊或刺眼)以及心理的感受(比如興奮或茫然)進入一個全景的空間中,才有辦法真正經驗一個空間;這個經驗不只沒辦法傳遞,甚至無法重來。對建築的經驗從接近它的那刻開始,在抵達它的時候敞開,在回憶它的時候這個經驗才逐漸完整。





旁邊有一個小土丘非常適合攝影師取景,謝謝地景設計師




我們徒步接近巨大的廊香教堂,我在心中不斷的發出語意不明的讚嘆。好大的建築、好高的牆、好巨大的屋頂、好白的漆色。我心中不免不斷跟上次的造訪比較,卻怎麼也想不起上次也有被這個碩大感衝擊的經驗,可能上次來的時候太多的興奮跟擁擠,讓我沒辦法安靜地注視這個建築物。其實這棟建築物算一算也才三層樓高,怎麼樣也不應該讓我這個在都市長大的小孩覺得「巨大」,但它真的好巨大。後來想想,應該是因為廊香教堂的外型基本上沒有甚麼裝飾,牆就是一堵高達三層樓的白牆,沒有細緻的收邊、窗戶沒有窗框、屋頂沒有滴水線,屋頂與牆面的接頭處沒有細緻的轉角或做工,屋頂甚至是輕輕撐在牆面上的。一個沒有細節的建築,一層樓高是可以的,連續三層樓高就顯得很壯觀了。





最強烈的感覺就是「巨大」




我們繞著教堂走,尋找教堂的入口。這是建築師柯比意慣常的手法,他強迫你在他的建築周邊繞行,進入建築成為一個過程,而不是一個直接快速的行動。這個可以稱得上是逡巡的移動,讓人在又遠又近的靠近中發掘建築物不同的風貌和經驗。





反而最少人拍但非常有現代主義風格的入口側




我們很幸運,因為就住在修院,所以可以在遊客到訪前獨佔廊香教堂。教堂內部每個時刻的光影都略有不同,上次我來到廊香,進到教堂的第一個感覺就是「神聖」。進入教堂,在雙眼適應光線之後看見的第一個影像,就是天主教禮儀改革前,很多教堂都配備有的神父私人小祭台。小祭台被安在半圓形的通井裡,好像想意圖對我們說些甚麼。1964年禮儀改革前,神父舉行彌撒不是面向信徒,而是背對信徒舉目向天主,因此小祭台上的擺設對於我們這些禮儀革新後的教友來講,彷彿我們站的位置是平常祭台看不到的內側,教友站在祭台的內側是很不尋常而陌生的。同時祭台點燃的蠟燭、攤開的彌撒經書,都創造一個儀式正在進行的動態感。燭火搖晃,祭台前卻缺了一個主持儀式的神父,那個理當對我們展示背影的祭司。小祭台彷彿在對我說,這裡少了一個人,你來站在這裡。





令我震撼的小祭台




我不是神父,當然沒有站在那邊舉行彌撒,不過那個彌撒進行中的神聖感蔓延整個教堂,我輕輕地滑進教堂,站在一個角落和這一室的神聖共處。





祭台中間按傳統會嵌入聖人遺骨,象徵教會建立在歷代聖者的生命上




這次去教堂卻不一樣,復活節前一週,歐洲還在春分前的低溫徘徊,接連的陰天讓戶外也暗的很,因此沒有上次室內顯得特別幽暗的感受。





我坐在教堂裡,心裡紛亂地沒辦法祈禱。





教堂裡豐富的元素變成心中的喧囂,聖體櫃、祭台、祭台讀經台的掛布、十字架、彩色玻璃、聖母像的光影、無處不在的曲線、紫色紅色的牆面…。





我以為在不世出的世紀建築大師作品裡,可以輕易再有上次的神聖經驗,我以為這些光影的轉換能讓我有更新的祈禱經驗。但是我除了心裡躁動的感覺外,其他的感受就是寒冷了。





教堂內部比想像中來的小,有很多不同的光源




這個內在吵鬧的感受,我在後來拜訪布魯塞爾的聖尼可拉斯教堂時,反而讓我對教堂建築的發展有了新的體悟。那時候我跟乙仙已經沿途看了一堆教堂,當我們坐在第N個哥德式教堂裡面喘息的時候,乙仙說,哥德式教堂第一次看會覺得很驚嘆,再看兩三個也還會「哇」一下,但是看了一堆之後就會覺得「也太膩了吧」。我那時候突然想到在文獻當中,某個傳教士對中國式的教堂,斬釘截鐵的說中國式建築在本質上不適合做為教堂。我發現,或許不是哪種形式天生比較適合做教堂,而是祈禱的人被訓練成甚麼樣子。當一個傳教士從孩提開始,慢慢被環境訓練成只能鑑賞哥德式美學,被教育成只能夠在某些表達元素中辨認神聖、乃至辨認天主,那麼當然,中國式的建築便完全無法喚起他熟悉的祈禱狀態;就像我習慣了具有一致性風格的教堂,於是現代主義式的豐富空間元素反而成為我內在的紛亂。





教堂裡的教友座位很少




後來在我們要離開的那天下午,天氣轉為大晴天,陽光熱烈。我最後一次進教堂巡禮,繞過一圈雪白地在陽光下折出強烈反光的白牆,一進到教堂內,馬上對比迥異的幽暗及陰涼。伴隨著瞳孔漸漸適應黑暗幾秒後,從自由開孔的窗格正穿過彩色玻璃照射進教堂的春天的光。啊,這個擁有豐富表情的建築,把四季都收納進她的舞台的山頂小教堂,真的是世界遺產啊。





彩色玻璃的效果很是驚人,不過教堂內部怎麼拍都是歪的




最後補一張請乙仙幫我拍的照片,本來想拍下我在世界遺產走樓梯的樣子,一個真正「使用中」的狀態。沒想到乙仙真的只拍了走樓梯,真真正正的走樓梯啊!幾乎看不出來是廊香教堂啊!請大家繼續鎖定本系列文章,我會以挾怨報復的心態,將她的拍照技巧公諸於世的。





網路上傳說的男友視角拍照法,像本文開頭那樣拍下全景不行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E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